当前位置:首页 > 更新文章 >
惠能听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时大悟,是何机
发布日期:2022-11-03
很多人说,惠能大师是天生圣人。在我看来,也对,也不对。之所以说对,在因为他不识字的情况下,听到客商读诵经典时便心下开悟,自生智慧。之所以不对,是每个人在悟道之前,都有过若干的磨练。包括孔子,包括老子,以及佛陀等,都有一个求知的过程。同样,惠能大师也不例外。
 
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捷径。
 
那么,肯定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和机缘,促使了惠能如此成就。
 
我们先粗粗的梳理一下惠能的成长经历。
 
他的父亲是被贬到岭南的官员。在惠能还很小的时候,便去世了。惠能与其母亲投奔在广州的亲戚。等他们到了广州后,发现要投奔的亲戚也去世了。受到好心人收留,便在那里定居了下来。惠能的母亲收接一些针线活,惠能上山砍柴,然后换些粮米,以此度日。因此,惠能便没有机会上学,因而不识字。后来,在惠能二十四岁的时候,给一位客商送柴,听到有客人读诵经典,机缘促使他在旁边听,当下心中开悟,就产生了去黄梅寻五祖弘忍大师的念头。有位客商被他感动,给了十两银子,让惠能安顿好母亲的后半生,让其没有牵挂。

惠能便前往黄梅去了。之后的故事就是弘忍大师接纳了惠能,安排其在槽厂。八个月后,密唤惠能半夜时分至其卧室,用衣遮挡灯光,为惠能密传心法。惠能在留给后人的《坛经》中说:当弘忍大师讲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”,当下大悟。于是弘忍大师将衣钵传给惠能,为六祖。为防止有人加害惠能,连夜送走了惠能。

 
很多人在这里有个疑问:为什么惠能在听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”便大悟呢?我们无法感知大师大悟时是如何的感受。但是,或许我们可以从其成长中遇到的三个故事,去感受惠能大师能够大悟的机缘。
 
 
第一个故事:去广州投奔亲戚时发现亲戚也不在了,希望破灭,惠能的母亲便大病。举目无亲、身无分文,在此危难的时候,一位好心人收留了他们,安顿在自己的村子里。遭此际遇,惠能的母亲竟然在几天后,神奇地未经医治病就好了。然后就与此村的其他女人一样,收接一些城里富人家的针线活,赚取微薄的收入。惠能就与其他小伙伴一起,上山砍柴,去市场换些粮米。在砍柴结束后,惠能经常思考:母亲的病为什么自己就好了呢?

第二个故事:惠能十二岁,去给人送柴时,发现一受惊的马拉着车子狂奔,有一对父女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车撞倒。在此危急时刻,惠能看见身边有一根很大的圆木,便一把抱了起来,丢在了马前奔的路上。受此影响,那马便改变了方向,那对父女便躲过了这场灾难。后来惠能就回到那个地方,再去抱那根圆木的时候,发现自己根本就抱不动了。于是,小小的惠能便经常思考:为什么那个时候能抱动,后来抱不动了呢?而且,这根木头成年人抱起来都费劲。
 
第三个故事:惠能是非常爱思考的。类似上面的那两个出乎寻常的情况,始终想不明白。有一天,与小伙伴砍柴后时,又在思考这些事情。此时,来了一只老虎。其他伙伴一边互相提醒一边找地方躲藏。但是惠能因为已经进入到了深深地思考中,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竟浑然不知,伙伴的呼喊也听不到,一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。那只老虎先是站在惠能面前,凝视着他,然后又趴在惠能面前,仍然凝视着他。许久,便走了。后来伙伴们就过来,拉着他回家。告诉他刚才发生的事情。惠能不信。他的伙伴们说他神经犯病了,说:“你的心跑哪里去了?竟然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此时惠能突然有所感悟:“哦,心不在焉,心在一切在,心空一切空。那么,当初能抱动那根圆木的时候,我的心里没有想到重量,所以能抱动。后来想去试试有多重的时候,就抱不起来了。”
 
在这里,我们同样会有所感悟。惠能善于思考,而且他的思考,是极其专注的,是丢弃掉所有外来干扰的专注。而且,惠能的这种专注,还体会在他的日常生活中。比如他每天上山砍柴,他的柴都比其他伙伴卖得价格高一些。因为惠能在砍柴的过程中,学会了观察纹理、避开节疤、粗细匀称,他砍的柴往往又快又多,还容易烧。这些都他自己天长日久自己学习、总结、思考获得的。

这一点在《坛经》中是有印证的。惠能初见弘忍大师的时候,就说:“惠能启和尚,弟子自心,常生智慧,不离自性,即是福田。”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惠能是一个心里自悟智慧的人。那么,这些智慧,就是源于他善于观察、善于思考。
 
 
从上面的三个故事,我们基本上可以约略知道,惠能之所以听到客商诵经便心下心有所悟,听到弘忍大师讲解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时便大悟,是源于他自己的内心。对应他在年少时便感悟到的“心在一切在、心空一切空”的话,便发现,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就是敲响他内心智慧的那一声吼!
 
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意思是说:不论做什么事,遇到什么物,在起心动念的时候,不应该执着、停留、纠结于所看到、听到、触摸到的那些感知,不应该生发出由此而带来的种种念头。再明确地说,那就是专注于当下的事物,排除掉其它的干扰。那么,此时心里只有眼下的这一件事,只有与此相关的自然的心念。其它的事物没有了,就是“心空一切空”。如果心里有了牵挂,那就会产生与事物相关的若干的心念,此时就是“心在一切在”。
惠能多年来所思、所想的智慧,在这个点上得到了完美印证,因此大悟。
 
孔子说:学而不思则罔。思考,就是归纳,总结,梳理,就是一个不断的量的积累。当积累到一定程度,就会达成质的变化,就是大悟。
给予我们的启发还有:我们时常说,智慧就在自己心里。而大自然处处给予我们获得智慧的机缘。自古就有很多人说“道在石块、道在日常”等话,就是在告诉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、日常事物上去感悟智慧。
 
还有: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足赤的金子。区别在于,有的人外面包得比较厚且坚硬,有的人外面包着一层浅浅的泥土。不论厚薄、不论深浅,只要不断地去敲剥它,总会有发光的那一天。如果自己不努力,只是心有幻想,那层薄薄的泥土,将会永远遮挡住你的光芒。惠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敲剥,然后突然大悟。

上一篇:道家宝典《冰心诀》《清心诀》《静心诀》《养
下一篇:没有了

    |     教育新闻    |     政务公开    |     文件通知    |     专题报道    |     教育督导    |     教科教研    |     党建专栏    |     教师培训    |     考试招生    |     电教装备    |     校安工程    |     更新文章    |